紫色尿液
2017年3月21日晚我们巡视病房时发现一位住院患者紫色尿液,难道这就是传说中难得一遇的紫色尿袋综合征? 发现紫色尿液后,护士立即为病人更换了尿袋,遵医嘱加用酸性药物,增加病人饮水量……经过治疗护理,病员尿液于3小时后转为黄色。
紫色尿袋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临床现象,是指留置尿管后尿管或者尿袋出现了色素沉淀,呈紫色(颜色可以从淡紫色到深紫色),常见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,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多见,病人同时存在尿路感染。其危险因素包括:女性、老年、留置导尿管、慢性便秘、慢性肾病、氮质血症、PVC(聚氯乙烯)材质的尿管和尿袋等。
尿呈现紫色的原因主要是肠源性吲哚代谢终产物靛蓝(indigo,蓝色)和靛玉红(indirubin,红色)的色素混合所致。最大的特征是尿液颜色呈紫色(淡紫色到深紫色),少数情况下也可见到蓝色或棕红色的尿液。变色的发生是由于在尿路感染时肠道细菌将色氨酸分解成吲哚所致。吲哚分解产物与塑料导尿管袋发生反应而产生 紫色的覆盖层。
紫色尿液综合征多数是良性疾病,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。目前普遍认为紫色尿袋综合征是由于色氨酸摄入过多 所致,因此在饮食方面,建议患者:
① 多饮水,摄取高热量、高维生素、高蛋白及低脂的食物;
② 尽量减少食用富含色氨酸的食物,如小米、牛奶、香菇、葵花子、海蟹、黑芝麻、黄豆、南瓜子、肉松、油豆腐、鸡蛋、鱼片等;
③ 根据送检尿常规结果如pH 偏碱,则需要酸化尿液,可督促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;
④ 多使用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;
⑤ 及时放掉紫色尿液,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合适抗菌药物。
上一篇心梗救治我要”120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