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8小时创生命奇迹!2岁极重症ITP患儿血小板“绝地反弹”
年仅2岁的童童被送到我院儿科时,皮肤上如星点般密集的瘀斑、瘀点触目惊心,右耳黏膜渗出的鲜血染红了纱布,消化道存在潜在出血,经检查发现其血小板计数仅仅只有1-2×10⁹/L(正常值为100-300×10⁹/L),确诊为重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(ITP),随时可能出现的其他脏器出血如一颗“不定时炸弹”,严重威胁着这一稚嫩的生命!
面对如此危局,与家属充分沟通后,儿科迅速启动应急机制,当机立断启用足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,强力中和攻击血小板的“坏”抗体,同时启动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,双效协同,强力抑制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异常破坏,并对右耳黏膜渗血等创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护理。
治疗期间,医护团队枕戈待旦,日夜严密监测童童各处出血风险,不放过任何细微变化,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心中紧绷的弦,始终围绕着防止颅内出血这一最致命的并发症。孩子苍白的脸颊,家长紧锁的眉头,病房里持续笼罩着紧张、压抑的氛围。
终于,历经48小时鏖战,希望的曙光穿透阴霾,血常规报告单上的数字无比振奋人心——童童的血小板计数开始稳步回升至安全阈值!皮肤上那些刺眼的瘀斑逐渐消退,耳道与消化道出血警报彻底解除。那个一度走到“悬崖”的小生命,在儿科病房温暖的晨光中,重新绽放出健康、红润的笑靥。3天后,童童顺利康复出院。
从血小板几近“归零”的至暗深渊,到健康数值的平稳回归,我院儿科以专业积淀为根基、以无缝协作为纽带、以敬畏生命为信念,无声而有力地践行着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”的医学誓言。
科普小课堂:认识“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(ITP)”
Q: 什么是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(ITP)?
A: 简单来说,ITP是一种因为身体免疫系统“不小心犯错误”引起的疾病。正常情况下,免疫系统是保护人体的“卫士”,专门攻击细菌、病毒等,但在ITP患者身上,免疫系统错误地把自身血小板当成了“敌人”进行攻击和破坏,导致血液里的血小板数量大大减少。
Q: 血小板的作用是什么?血小板减少有什么危害?
A: 血小板就像血液里的“维修工”和“堵漏员”,当身体有小伤口(如皮肤划伤、牙龈出血)时,血小板会第一时间聚集起来形成“塞子”止血。
血小板严重减少的危害非常大:
u 容易出血,出血难止: 轻微的碰撞就可能让皮肤出现大片瘀斑、小红点(瘀点),刷牙时可能牙龈出血不止,甚至可能无缘无故流鼻血。
u 黏膜出血风险高: 如前文中的患儿一样,口腔、鼻子、耳朵内部等黏膜部位很容易渗血。
u 可导致内脏出血:这是最严重的情况,血小板太低时,消化道(胃、肠)可能出血(可能表现为黑便、呕血),更可怕的是若发生颅内出血,将危及生命!
Q: 为什么会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(ITP)?
A: ITP发病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(所以叫“原发性”),它常常是突然发生的,可能之前感染过病毒(如感冒),也可能找不到明显诱因。ITP不是癌症,也不会传染。
Q: 得了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(ITP)怎么办?
A: 一旦发现身上有不明原因的瘀斑、出血点,或者有出血不止的情况,一定要及时就医!医生会通过验血(通过血常规查看血小板数量)来诊断。大多数ITP患者,尤其是儿童,通过及时、规范的治疗,病情可以得到控制,血小板数量也能恢复。
记住: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是关键!
儿科 蒋灵龄

就医指南
专家门诊
医院位置
医保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