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职业暴露 护理事业当中的无形杀手
浅谈职业暴露
护理事业当中的无形杀手
—职业暴露
近年来,医疗事业逐渐发展,护理工作者的队伍也逐日扩大。在部分人们眼中护理人员定义就是“服务行业”“顾客就是上帝”,为什么人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?在国外,护理工作人员备受尊敬和爱戴,护士就是他们心中的神/天使。也因为外界对护理工作者的异议,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再选择这份职业,你们所不知道的是,我们在这份职业里究竟付出了多少血泪,你们所不知道的事我们虽然治病救人,可这也对我们的生命造成了威胁,在护理职业里潜伏着一个无形的杀手—职业暴露。
什么是职业暴露: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,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。什么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: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,护理活动中所接触有毒,有害物质,或传染病原体,从而危及生命的一项职业暴露。说通俗易懂些就是,在为病人治疗时,我们所要面临的潜在危险。自1984年世界报道了首例由执业暴露于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的HIV感染以来,医护人员在诊疗,护理活动中血液暴露的危害一直受到重视。一个数据就可以说明职业暴露对我们的危害,2001年—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,内地诊断病例5326例,其中医务人员1002例,死亡病例中约30%是医务人员。人们可能知道一场严重的传染病会死很多人,但不知道,经过我们的努力绝大部分的患者都得到了救治,最后没有及时发现并精心处理的我们,只能光荣牺牲,正因如此,人们以往并不重视的医院内传播和医务人员感染,我们只是一群拯救生命的工作者,救死扶伤是我们的使命,在医院里,护理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容易引起针刺伤,消毒供应缺乏清洗设备和必要的防护措施,通风排气不合格,使用的消毒剂浓度高,剂量大,易通过吸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,如果防护意识不强,采取的防护措施不当,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环境中,极易遭受伤害甚至引发疾病,因此,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危害的有效措施。本文就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加以探讨,以提高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,避免、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。 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,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好我们自己,对自己负责也对病人负责。
一、 预防措施
(一)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、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,操作完毕,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,必要时进行手消毒。
(二)在诊疗、护理操作过程中,有可能发生血液、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,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、防护眼镜;有可能发生血液、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,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。
(三)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,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、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。
(四)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、护理操作过程中,要保证充足的光线,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、缝合针、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。
(五)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、防渗漏的利器盒,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,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、输液器等医用锐器,以防刺伤。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。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、刀片等锐器。
二、处理流程
(一)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,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
1.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,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。
2.如有伤口,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,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,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;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。
3.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,应当用消毒液,如:75%乙醇或者0.5%碘伏进行消毒,并包扎伤口;被暴露的粘膜,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。
(二)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,应及时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,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。
(三)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,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,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,并做出相应处置。
希望护理工作者在着急抢救病人时,多一分仔细,在和病人进行治疗之间,多一分小心,同时也希望外界能对护理人员职业中的潜在危险得到了解,从而相互理解,让医患关系融洽相处,现如今,护理工作面对病人呻吟、意外伤害、死亡等社会环境,影响护士情绪,病区普遍存在护士编制少、工作量大、超负荷的工作。病人对护理服务要求逐日提高,医疗纠纷的增多,给护士造成心理、生理上的损害,日日报道的殴打医生,护士事件给医疗工作者带来了太多的压力,多一分理解共创美好和谐环境,让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拯救生命,去带来希望和阳光,去为医疗事业作出更多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奇迹。
何玉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