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科普】全国残疾预防日:加强残疾康复,提升残疾康复服务水平
8月25日 是全国第六个残疾预防日 今天 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 …… 当健康人不可避免因各种原因导致肢体结构缺失、功能障碍,就会影响日常生活活动,无法完整表达角色的内容,而患者感知最明显的就是肢体功能和自理能力的下降。 那肢体功能和自理能力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? 肢体功能表现为肢体运动功能表现、感觉功能表现、平衡功能表现、协调功能表现等,肢体功能障碍显著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表现。 自理能力分为基础性日常生活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,其中,基础性日常生活能力与自身密切相关,包含进食、穿衣、修饰、洗澡、大便控制、小便控制、用厕、床椅转移、行走(轮椅操作)、上下楼梯。这些基础性日常生活能力,构成了一个人的个人自理能力。 “ 当残疾存在时,直接侵害的便是自理能力,自理能力的缺失,既影响患者,也影响整个家庭,因此,如何加强残疾康复就直接影响患者残疾程度。 在加强残疾康复上,我们提倡符合康复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及早介入康复,根据患者功能障碍表现提供合适的、规范化的、标准的康复服务。 比如:言语认知功能障碍提供言语认知康复,吞咽功能障碍提供吞咽功能康复、肢体功能障碍提供功能康复、自理能力障碍提供自理能力康复、躯体结构异常提供假肢矫形康复等系统化康复内容。 通过根据功能障碍提供的精准康复措施,患者会在功能障碍、自理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。 不能走路的能走路了、不能说话的能说话了、不能自理的能自理了。这些改变,降低了患者的残疾程度,降低了照护者照护难度。 促进残疾者减轻残疾程度、重拾生活信心,需要全程、全面 、全心的标准化康复服务,康复在残疾者整个康复过程中,起着引导信心、强化功能、代偿能力、回归家庭的重要作用。 我们期望,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关心,残疾者的残疾状态能得到好转,更加容易融入社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