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科普】你的鞋真的合脚吗?
大家常说,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,鞋子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,选择对了一双合适的鞋子,不仅脚舒服,对身体也好;但如果选择了一双不合适的鞋子,不仅走路难受,而且对身体也有影响。 鞋跟软硬适中,能恰好包裹住脚跟;但踝关节扭伤患者可选择高帮鞋子辅助稳定踝关节; 用手指按压鞋跟和鞋内底的中间,应该软硬适中,并无明显下陷、明显过薄现象; 用手指插入鞋尖,感受鞋子宽窄,是否合适自己脚尖,并且脚趾是否有适当的活动空间,女鞋应留出约1cm左右的空隙,男鞋则约是2cm左右,保留脚趾在行走过程中的适当调节能力; 观察脚踝是否与鞋口切合,鞋口不宜过宽或过窄,脚踝内侧鞋口应较外侧低; 鞋底应该能为足弓提供足够支撑,走路时脚心应该没有收缩感或松塌感; 鞋底脚掌部分要柔软舒适、易于弯曲,否认易致足踝肌肉疲劳损伤而疼痛乏力; 鞋底足尖部分应该带有一定幅度,如果扁平,走路会易摔跤; 养成良好的走路习惯是关键,尽量纠正自己的不良步态。 超高跟鞋 一旦脚跟超过10cm,脚跟严重上抬,使得身体重心前移,落于前脚掌,致踝关节稳定性变差,容易扭伤脚踝;并且足底跖腱膜紧张张力升高,易导致骨刺形成,长期足底疼痛;斜坡的存在使脚趋向前下移,易导致拇外翻、拇囊炎、鸡眼等;由于穿高跟鞋改变脊柱、骨盆、下肢的身体力线,所以可致颈腰痛、骨盆前倾、踝膝关节炎等。 不穿足跟高于8cm、尖跟的高跟鞋;每天拉伸肌肉缓解脚部肌肉疲劳疼痛;双脚分开站立,与胯同宽,右脚下放一裹着毛巾的小球,右脚跟着地,当感觉舒适时,左脚迈前一小步,保持20-30秒,左右交换重复上述动作至双脚舒适;同时加强颈部和腰背部肌肉练习。 尖头皮鞋 脚趾活动空间小,挤压聚集在一起,行走时脚稳定性下降;并压迫神经、血管,对脚趾关节损伤严重,长期甚至导致脚趾畸形。 从健康出发,不建议选择此类鞋子,建议选择头宽松的鞋子,给脚留约0.5cm的活动空间。 超薄平底鞋 鞋底过于扁平轻薄,脚着地瞬间会致身体60%的重量压在脚后跟,并且没有弹性,直接冲击身体,会引起足、踝、膝、髋和腰等部位疼痛不适。在不平的地面行走时舒适感差,影响行走灵活性。 鞋子应有一定的斜坡,以2-3cm为宜,最好选择一定厚底而富有弹性的软底鞋,能减少地面对身体的冲击。穿平底鞋需要增强支持足弓的小腿肌群,可多做脚趾操。 超厚坡跟鞋 坡跟鞋容易使人行走时身体前倾而失去重心,扭伤脚部关节;鞋子太重加重行走负担,运动肌群易疲劳损伤。 挑选坡跟鞋时尽量选择鞋底面积较大较平的,这样可增加稳定性,预防跌倒,但高跟鞋高度最好不要超过5cm。 系带凉鞋 此鞋一般来说鞋底硬,整个脚部由几根系带固定包裹,极易扭伤脚踝。 选择凉鞋时,选择鞋底较厚并带有足弓垫的,后跟高度应在1-2cm以内为宜。凉鞋带子越多越好,减轻身体对脚趾的压力,增强对身体的支撑。 夹脚凉鞋 穿此鞋走路时,身体重心会倾斜向前至前脚掌,足弓关节过度受力,会使脚部疼痛。另外,穿夹脚凉鞋时,为使身体平衡,腰部会代偿性后仰,改变脊柱力线,损伤脊椎。 穿拖鞋时应拉伸脚背肌肉,缓解脚趾压力。双脚分开站立,与跨同宽,膝盖绷直,较一脚挪向身后,脚尖着地,保持几秒后,换另外一侧,重复上述动作。较长路段行走时不建议穿此鞋。 鞋子材质不够柔软,并且部分鞋子使用定形化学片,硬度大,柔韧性差,所以早期鞋子柔韧性与脚的运动不匹配,致鞋子硬性突起物顶压脚,后期随着脚的活动改变鞋子的形态和柔韧性,匹配性能提高,磨脚症状会相应好转。 鞋子大小与脚不匹配(比如鞋口形状、大小,鞋尖宽窄等),随着后期脚的活动,鞋子逐渐改变,鞋子逐渐匹配脚时症状缓解。 选择适合自己大小和脚型的鞋子; 选择柔软舒适材质的鞋子或软化鞋子; 明显不合脚时建议更换鞋子。 01 鞋底外侧磨损过多说明脚跟外侧受力过多,通常由于高足弓、膝踝内翻让体重过多倾向于脚外侧,造成鞋子外侧磨损严重。 容易导致哪些疾病? 此方式走路时容易导致踝关节扭伤和损伤,长期受力不均也会导致踝膝关节软骨磨损增加,加重踝膝关节退变,引发关节炎。 建议 行步态练习,纠正不当步态,养成正常走路姿势,进而纠正下肢负重力线。 02 鞋底内侧磨损过多说明脚跟内侧受力过多,可能由膝踝外翻或扁平足造成。膝踝内翻和扁平足弓时,脚向内侧倾斜,着地时负重区内移,导致鞋底内侧磨损严重。 容易导致哪些疾病? 由于足弓变小,故脚部弹性能力明显降低,身体应对地面冲击能力下降,致使小腿肌肉过度紧张工作而更加紧绷,进而可能出现频繁抽筋、内侧踝关节肿胀,同时长期地面强大冲击力造成踝、膝关节,甚至脊柱退变加速,导致踝膝关节疼痛、前骨盆倾斜、腰痛等问题。 建议 行步态练习,纠正不当步态,养成正常走路姿势,进而纠正下肢负重力线,并可在鞋内垫上具有一定厚度弹性的舒适鞋垫,使步伐更加稳健而轻松。 03 大踇趾外侧磨损? 大踇趾外侧受力过多,多由外翻、穿高跟鞋所致。行走中,此类人群会过早抬起脚跟,将过多压力施加于踇趾。踇外翻常见于先天性原因或踝关节较正常伸直位负重(如穿高跟鞋等)行走。 容易导致哪些疾病? 容易导致鸡眼、老茧、脚底死皮、拇囊炎形成的发生率增加,并且穿高跟鞋改变身体力线,所以可致腰痛颈痛、膝关节炎、骨盆前倾等。 建议 于鞋中放置柔软鞋垫,少穿鞋面过窄、脚跟过高的鞋子,平时行走时注意休息,按摩舒缓小腿肌肉,放松跟腱,活动脚踝。 04 脚趾处磨损? 如果鞋面上清晰可见大小脚趾顶出印记,说明鞋子太小,与脚不匹配。 容易导致哪些疾病? 造成脚趾接触面积降低,脚趾调节能力和行走稳定性明显下降,容易绊脚摔倒,同时脚趾局部压强增加,脚趾关节负担加大,容易关节不稳并提早退化变形。 建议 穿合适的鞋子,即多穿鞋头宽松的平底鞋,让脚趾在鞋内不拥挤并有适当调节空间。 05 鞋口磨损? 此多由于鞋子过大造成,行走时,鞋子为了适应过大鞋子,脚趾会适当弯曲,带动鞋子前行,着地时鞋口先着地,脚拖拽鞋子前行,致鞋口内侧磨损。 容易导致哪些疾病? 反复行走摩擦容易致脚跟水泡、足底筋膜炎、脚跟骨刺等,并由于前脚的拖拽使前脚掌用力过度,还会导致肌群损伤从而脚疼。 建议 选择合适大小的鞋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