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肿瘤防治周】胃癌防控你知多少?
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,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。近几十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、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、幽门螺杆菌(H. pylori,Hp)的根除等因素,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,但是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瘤第4位,死亡率排在第3位,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。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,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,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67.9万例,死亡病例49.8万例,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2位,我国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42.6%和45.0%。 生活中哪些表现是胃癌的征兆? 上腹部不适、疼痛、腹胀、食欲减退等 上腹部不适、疼痛是胃癌最常见的初始表现。症状常常表现为隐痛,或进食后出现饱胀感,反复发作,持续时间不长,程度不很剧烈,可能被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炎而被忽视。 胃癌患者早期也可能有嗳气、食欲不振的情况,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的症状。值得注意的是,老年人往往存在消化吸收功能减退,并且对痛觉不太敏感,这些早期的症状更容易忽略。 反酸和烧心 胃癌常伴随胃壁局部僵硬,胃的蠕动功能减低,进食后,胃无法通过正常的蠕动将食物向小肠排空,胃酸可能会随食物反流至食道;进食刺激性食物后胃酸分泌增多,也可能会发生反流,造成反酸、烧心的感觉。如果症状持续出现,需警惕胃癌的可能。 呕血、便血、黑便 患胃癌时,肿瘤会破坏胃壁内的血管导致出血。缓慢持续的出血会导致黑便。较大量的出血则会表现为便血,甚至呕血。 贫血 慢性的胃内出血会导致贫血,往往表现为面色苍白或发黄,睑结膜苍白,指甲的甲床苍白。如果有类似的表现,应高度警惕,尽快到医院就诊,查明贫血的原因。胃癌导致的贫血和黑便往往会同时存在。 腹部包块 胃癌也可能表现为局部的肿块。如果在上腹部触摸到有位置较为固定、质地偏硬的包块,按压时感觉到疼痛,伴随恶心和呕吐。包块有逐渐增大的表现时,应高度警惕肿瘤的可能,必须尽快就医。 不明原因的消瘦 胃癌患者一般合并有一种或几种消化道症状,会影响正常进食。消化道功能的破坏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。恶性肿瘤新陈代谢旺盛,患者往往消耗大于摄入,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消瘦,常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。如果出现,应高度警惕胃癌。 如果出现上诉症状咋个办? 1、胃镜检查是胃癌诊断的“金标准”; 2、血清学检查,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(pepsinogen,PG)检测、血 清 胃 泌 素 17(gastrin-17,G-17)检 测、Hp感染检测、血清Hp抗体检测、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:(癌胚抗原(CEA)、CA19-9、CA72-4、CA125、CA242等) 那些人群适宜做胃癌的筛查呢? 确定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≥40岁,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,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: 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; ②Hp 感染者; 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息肉、手术后残胃、肥厚性胃炎、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; 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; 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(如摄入高盐、腌制饮食、吸烟、重度饮酒等)。 生活中如何保护胃肠道健康? 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,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未根除的人群相比,前者发生癌前病变和胃癌概率都大幅降低。 临床研究表面表明,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地预防胃癌,可以使人群的胃癌发病率降低39%,并且对重度癌前病变人群和老年人群也具有预防胃癌的作用。如果有上述消化道症状,可以到医院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。如果结果呈阳性,建议口服药物进行根除。 饮食规律,均衡营养 日常生活中,应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,不过度饥饿或进食过饱。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,均衡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。 减少食用生冷、辛辣、腌制等食物 常食用冰凉、热烫、辛辣或难以咀嚼吞咽的食物,会刺激胃酸分泌,对胃黏膜造成损伤。熏制和腌制的食物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有致癌作用,尽量减少食用。应选择温和、易消化的食物,细嚼慢咽,食物经过充分咀嚼后再下咽,减轻胃的负担。 戒烟、限酒,少饮用浓茶和浓咖啡 酒精会造成胃黏膜的损伤,引起胃黏膜充血、水肿、甚至出血、糜烂。浓茶和咖啡会增加胃酸分泌,加重胃黏膜损伤,增加溃疡的发生风险。 放松心情,合理减压,适量运动 持续精神紧张、情绪激动和焦虑、抑郁等精神因素,可能会增加胃酸分泌,诱发胃溃疡。休息不足会降低机体免疫力,增加胃肠道疾病的风险。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,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下一篇脑 膜 瘤